應急治理:急出來的行業商機
今年以來,不少水務行業人士顯著感受到一陣突如其來的商機”多地正在密集上馬河道/水環境應急治理項目。這類項目通常條款、邊境明晰明了利潤高,回款快,為不少技術見長的企業帶來了一波業務紅利。
應急治理:急出來的行業商機
據中國水網觀察,與水環境項目大流域、大片區的劃撥方式相比,水體應急治理工程的地域范圍有限,項目投資額多為百萬、千萬級別。局部千萬投資規模的應急項目統計如下:
從項目名稱中滿篇的急”大約能感受到改善水體水質的迫切水平,這一點從項目要求上也可窺得一斑。如某地水污染應急治理項目中的規定條款:項目方須于合同簽訂后2個月完成項目調試,投入運行;合同到期后,應在一個月內將全部設施、設備撤場,原狀恢復場地及綠化,協助做好善后工作。
據此可以看到這類項目的需求實質:非百年工程,非久久為功,要的神丹續命、爭取時間、渡過難關。廣東某項目招標文件中說得更為直白:某村國考斷面要求在2020年消除劣V類,對于工程實施進度不能滿足國考斷面水質要求的河涌,以及污染負荷大、問題突出的重污染河涌, 純水設備設置分散式或一體化污水處置設施等應急措施,出水規范為一級A
該類項目服務內容多為每天應急處置×萬噸污水,報價方式也相當明晰:元/噸,或×元/日。項目投資來源通常為財政資金,付款模式多為按月考核、次月核撥。財力富余的地區,自正式運營次月起,企業便可向推銷人申請支付上月污水處置運營費。僅從回款速度來看,對于環境企業可以說是非常友好了
技術服務類項目期限多為“3年”也有的項目在招標文件中留出余地:因政策等原因,可能少于3年。
無奈之舉:不得不吃的特效藥
與“時間緊、任務重”治理需求相對的產業遇冷、融資困難、水環境PPP項目密集退庫的現狀。由于水環境治理項目多屬PFI類,體量較大,需政府付費,運營屬性弱,PPP政策導向對于純政府付費類項目有著嚴控的趨勢下,水環境PPP項目落地率較低。加上考核期限臨近,可控性強、見效快的治理模式及手段需求旺盛。
去年底至今年初,以廣東、江蘇等地為代表的水環境EPC項目就密集進入了行業的視野。而即使是流程較短的EPC對于工程時間以及地方政府財力也有著較高要求。隨著時間繼續過去,更多的應急治理項目開始呈現。
治理需要系統化也是不得不上應急治理的根本原因之一。E20環境平臺水業研究中心負責人、首席行業分析師井媛媛指出,水十條”剛出臺時,E20發布過黑臭水體技術圖譜,指出黑臭水體治理需要控源截污、水質凈化及生態修復、內源治理、景觀修復等多環節串聯治理,而單就控源截污而言,又包括點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截污納管以及排污口治理等,因此黑臭水體治理是一個系統化工程。
其中,控源截污是基礎方法。雖然國家已從最初的粗放式截污納管,三年提質增效下的管網系統性修復,但其效果的實現仍需時間,截污納管問題疑惑決,黑臭水體的應急治理就是必需手段。需要注意的截污納管并不等于雨污一定分流,分流及合流的問題在行業中依然存在爭議,仍需具體項目具體分析。
2019第十一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長張悅也提到管網的掣肘:管網的欠賬,使得水資源鳩占鵲巢,清水入管,污水入河,污水廠濃度上不去,河道濃度下不來。
而管網建設需要沉淀大量資金,需要面臨體制、運營管理等諸多障礙。井媛媛判斷,綜合考慮規劃、資金、進度,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管網的治理及修復完善將是一項“逐步推進型”工程, 純水設備短期內會在黑臭水體的考核下有明顯的治理效果,但臨時系統性治理,仍需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還清歷史欠賬”對于局部地方政府而言,管網不到位、短期難以解決、水污染治理考核在即的情況下,應急治理成了無奈之舉。甚至在一些前期上馬幾十億水環境大項目的地區,多重壓力下,仍然需要應急治理的加持。
應急治理之后
這波應急項目中,推銷內容以技術服務為主,治理目標普遍圍繞考核指標進行,主要檢測指標包括氨氮、COD總磷、pH值等,以技術手段保證水質達標。對于這類項目而言,技術服務便是發揮“延時”作用的過程,保證達標、不被處罰的同時,對水體不會發生較大危害。但若使水體恢復自凈功能,仍需在系統性規劃下,多環節協同發生效果。可以預見,應急治理之后、條件具備的時機,重新啟動水環境系統治理仍然必不可少。
而對于少數以藥劑為主要手段的應急治理工程,則相當于將搭建了一部分的生態系統破壞,加重了水體脆弱水平,未來重新搭建生態系統或將更加困難。因而該類應急工程或許需要更多發技術論證與綜合把握,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發生。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海水處理設備, 純水設備 , 上海純水設備,純水設備保養
- 上一篇:地下水修復工程為何是“談水色變” 2019/10/23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