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業普遍缺少懂環保技術的人才,針對這種情況應該采取哪些幫扶措施?
可推行集約化治污模式
江曉瓊
可調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等相關單位進行牽頭,統籌管理,推行更為集約化的治污模式。依照功能區塊規劃要求,分類將相同行業項目歸并入相同區塊進行統一治理。
日前,筆者在一線后督察執法檢查中發現,較多的中小型民營企業積極落實當地生態環境部門要求,自主自覺地進行生產工藝以及污染防治設施整改工作。但經核實后卻發現,雖然一些企業在污染防治設備方面投入較大,購買了先進的設備,但由于缺乏專業人員進行維護和操作,導致未能最大限度發揮設備治污能力,整體管理方面顯得“虎頭蛇尾”
有效防止此類情況發生,不只需要企業自身加大環境治理運營的投入,也需要多方參與共治。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深植企業治污主體責任意識。環境治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企業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上海純水設備要從根本上促使企業強化治污主體責任意識,加大對于環境治理的投入,強調實時動態監管和臨時投入預算管理。要逐步使設備投入和后續管理利息投入形成正比,發揮好先進設備治污能力和運轉高效環境監管體系的作用。
二是鼓勵社會第三方參與共同治理。從管理模式上進行創新,全面開放市場,引入第三方治理,推行“環保管家”和“上門式”個性化服務,優化中小企業的環境管理水平。一方面,選擇信譽良好的第三方管理機構進行委托管理,很大水平上解決了缺乏專業人員專業管理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購買第三方服務的同時,更加專業化、針對性的服務形式,高度契合了企業自身的特點,從而更高效地開展污染防治工作。
三是推行更為集約化的治理模式。可調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等相關單位進行牽頭,統籌管理,推行更為集約化的治污模式。依照功能區塊規劃要求,分類將相同行業項目歸并入相同區塊進行統一治理,共同協商治污方式,共同集資籌建污染防治設施和后期維護管理。這樣的做法,尤其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既共同分擔了環境治理本錢,又在環境治理方面強化了規范性和專業性。
作者單位:上海市青浦區環境監察支隊
三方共同努力讓治污設施好用易用管用
任理軍
設計單位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要充分考慮排污單位工人水平能力現狀,保證治污效果、穩定達標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高大上、高精尖的設計。選擇傻瓜式、一站式操作模式,源頭上降低操作難度、復雜水平,讓工人一看就懂,短時間就能熟練上手。
隨著環境守法意識不時深入,很多排污單位紛紛建設治污設施。但在中小型企業日常監管中,有時會出現一個奇怪現象:治污設施停用、超標排污等鐵證面前,局部業主態度不佳,不甘接受處分,辯稱已經建好了治污設施,但是工人不會使用、不愿使用,被處罰實在冤。筆者查閱相關報道也發現,目前,中小企業確實普遍存在工人不會使用、不愿使用治污設施的情況。
不會使用,主要是規定動作比較難、不簡單。中小型企業普遍未聘請專業環保技術人員,花高價錢建設治污設施后,交給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一線操作工人運行。一線工人通常只會機械式的照單抓藥”只能加藥就加藥、開機就開機。要掌握什么時候加藥、加多少藥等量體裁衣式操作很難,更談不上掌握根據排放濃度排除異常、消除故障等復雜動作。這種不會使用的結果必定是不使用、亂使用,導致超標排放等問題發生,導致業主投入大量資金后仍是違法,監管一發現就被處罰。更有甚者,曾報道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操作污水池設備時,因不懂操作規程,發生一氧化碳中毒,造成兩死一傷。
不愿使用,主要是規定動作比較繁瑣、不簡潔。中小企業出于利息考慮,反正環保設施不影響生產效率,治污設施就多選手動,少量自動。例如污水處置設施,處置藥劑需要工人稱量后投加,污泥需要工人從板框壓濾機上鏟下來后裝車。為了減少工作量,一些工人就不按規程投加藥劑,降低污泥發生量,處置效果大打折扣,達不到設計去除率。局部企業對此不但不改,反而以此為機,玩起躲貓貓游戲,蒙混過關。但這只能蒙蔽一時,精密先進的監管手段下,遲早會原形畢露,受到處分。
不會很使用、不愿使用治污設施危害極大,甚至大過不建治污設施。不建治污設施,排污單位自知理虧、甘愿受罰,而不會使用、不愿使用治污設施同樣污染環境,依法獎勵時業主卻心不甘情不愿,可能造成負面的社會影響。而且,不會使用、不愿使用治污設施的違法行為更難以監管,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帶來更為廣泛的負面影響。
中小型企業的工人不會使用、不愿使用治污設施,上海純水設備究其根源在于治污設施落地見效有障礙,最后一公里未打通。如何讓一線工人會用、愿用治污設施?筆者認為,需要主管部門、排污單位、設計單位通力配合。
設計單位要把規定動作“傻瓜化”好操作。環保技術并不是越復雜越管用,反而越成熟的工藝相對越簡單,越簡潔的技術越管用。為中小型企業提供環保技術服務,設計單位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要充分考慮排污單位工人水平能力現狀,保證治污效果、穩定達標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高大上、高精尖的設計。選擇傻瓜式、一站式操作模式,源頭上降低操作難度、復雜水平,讓工人一看就懂,短時間就能熟練上手。
排污單位要把規定動作臺賬化,好管理。操作工人知識水平有限一時無法改變,治污設施既要好操作,又要有好考核的管理臺賬。排污單位要有省小錢大損失、用小錢大收益的觀念,多選擇自動化設備,最主要的把工人當成初學者,不留自由選擇空間,拉條式制定治污設施操作規程,精細精確規定好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該干什么、干多少,建立藥劑清單、使用臺賬,嚴格打表。必要情況下,中小企業不雇傭環保專職人員,也可聘請環保“臨時管家”定期對表檢查、對表考核,提高工人按規程操作的自覺性。
主管部門要把規定動作透明化,好監管。當前,放管服”改革繼續深化,但不能簡單地放與管,關鍵點、著力處應是服。生態環境部門要發揮專業特長優勢,為遵紀守法企業出謀劃策、獻智獻力,治污設施選型、操作規程、考核管理、環境監測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監管內容和流程全透明,堅持邊執法、邊普法,不但讓經營管理者知道環境執法檢查看什么、查什么,也要告知一線工人什么是違規、什么是犯法,協助他筑牢環保底線和紅線,提高遵規守法自覺性。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生態環境局
做好企業專職環保人員培訓
鄒曄
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可在前期與企業業主進行溝通,解他使用環保設施過程中,還需要了解哪些急需的知識。或者在監管執法過程中發現企業需要提高哪些技術后,對這些情況進行分類總結,并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和專家講座。
依照“誰污染誰治理”思路,企業必需裝置污染治理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大型企業會組建強大的環保技術團隊,或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運維環保設備。但相比而言,一些中小型企業可能缺少相應資金和專業人員,裝置了污染治理設施,卻未必能保證正常運行。再高端的環保設施,不落地、不科學有效運行,只能是形同虛設。
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臨時有效運行,需要企業和生態環境部門共同努力。隨著現在網絡通訊技術的不時發展,筆者認為,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之間可以建立“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既開展面對面的指導和服務,又進行網絡上的遠程協助。為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3方面用好這一模式。
首先,環保課堂拓展企業環保知識。據了解,企業環保人員主動參與環保專業技術培訓活動的并不多,中小企業考慮到經費等問題,參與度就更低了為此,生態部門可以在對企業專職環保人員的培訓方面下功夫。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可在前期與企業業主進行溝通,解他使用環保設施過程中,上海純水設備還需要了解哪些急需的知識。或者在監管執法過程中發現企業需要提高哪些技術后,對這些情況進行分類總結,并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和專家講座。為了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環保課堂應免費開放。
其次,環保“雙微”疏通服務企業新渠道。目前,各地大多數生態環境部門都有自己的雙微”平臺,除了推送一些環保相關新聞外,可以在雙微”平臺開放在線幫扶企業的欄目。缺乏專業環保技術人員的中小企業,可以在此平臺反饋自己在使用污染治理設施等環保工作中遇到問題,生態環境部門能夠實現第一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而且,開放的雙微”平臺里,所有企業隨時隨地都可以查看到歷史問題和解決方案,方便其他企業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找到解決戰略。增加互動才干更廣泛了解企業業主的需求,為此,可以定期梳理線上反饋的問題,對集中的重要的問題,可以設置互動話題、語音訪談等,增強服務工作的互動性、即時性和親民性。
第三,環保醫生”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幫扶。對于企業一些復雜個案問題,需要一對一現場精準解決的生態環境部門可以組建“環保醫生”團隊。這支隊伍除了負責企業日常監管,還扮演環保醫生的角色,現場為企業把脈問診,設身處地為企業治污減排貢獻智慧,一對一協助企業制定污染治理、清潔生產的技術規范和管理規范。要確保做到不干擾企業正常生產,只開方看病,不收費,讓企業切切實實享受到幫扶過程中的福利和便捷。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生態環境局開化分局
建立管理檔案落實專人幫扶
李學輝
生態環境部門及時發現和掌握轄區內企業治污設備建設和運行情況,并進行技術分析,并建立相關技術和管理檔案,以便落實專人或專班進行一對一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
目前,一些中小企事業單位缺少懂環保技術的人才,導致有的單位購買了環保設備,卻沒有工人會使用,甚至一些工人的不當操作還會造成污染事故。例如,某鄉鎮醫院前不久因工人操作二氧化氯消毒設備不當,導致醫療廢水沒有得到有效殺菌處置,致使排放廢水中的污染物糞大腸茵群數嚴重超標,受到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的處分。
一方面,上述案例反映了一些企業治污水平不高,守法生產經營能力不強的難點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深化管和服的工作、加大對企業幫扶力度的迫切性問題。上海純水設備為此,筆者以為,生態環境維護部門應走深夯實做細幫扶工作。
首先,轉變思想觀念,明確將管和服工作落到實處,要管得住才干服務好。生態環境部門應堅定依法監督,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督促企業履行治污責任。同時,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創新服務工作方式方法,打通治污設備生產廠家與治污設備使用企業間、企業與技術服務機構間、企業與科研院校間壁壘,建立技術服務鏈條,提供優質技術服務。
其次,走深夯實做細幫扶,為企業加強治污工作排憂解難。生態環境部門要通過環境管理、監察和監測等工作,俯下身子調査研究,及時發現和掌握轄區內企業治污設備建設和運行情況,并進行技術分析,并建立相關技術和管理檔案,以便落實專人或專班進行一對一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治污設備運行狀況不良甚至閑置的企業,不能一罰了之,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貼心服務,盡快讓閑置的設備運轉起來。要扶一把送一程,委派專人進行跟蹤服務,讓治污設備繼續發揮效益,為企業増產降耗服務。
第三,利用各方力量,優化服務工作。地方黨委政府應制訂出臺有關生態環保的企業幫扶方法,統一協調當地黨委政府及部門職能資源,強化改革協調聯動,加強企業生態環保工作。比方,與市場監管部門協調聯動,依法查處銷售“假冒偽劣”治污設備典型案例,嚴格打擊不法行為,維護企業切身利益,保證企業放心用上合格治污設備。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海水處理設備, 純水設備 , 上海純水設備,
- 上一篇:生態環境維護督查“回頭看”反饋情況,90%省份都存在工業園區 2019/5/22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