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維護督查“回頭看”反饋情況,90%省份都存在工業園區污水管理問題
2018年最新實施的水污染防治法》要求,工業集聚區應當配套建設相應的污水集中處置設施。截至 2018年 9月末,全國 2411家工業園區污水處置廠建成率達 97%但目前園區污水處置廠整體表示不容樂觀。2018年至今,中央生態環境維護督察組陸續公布全國近九成省份及自治區在不同水平上存在工業園區污水管理問題,由此發生的偷拍亂排、超標排放等情況對園區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
演講指出,污水處置配套設施建設滯后是中國工業園區污水處置困局中直接暴露的問題。因建設資金、征地拆遷和規劃等原因,不少工業園區分期建設污水管網,純水設備難以在短時間內滿足所有入園企業的納管需求,有些園區甚至在園內企業投產時配套管網仍未完成。以貴州為例,根據中央第五生態環境維護督察組五月發布的最新反饋,該省上報建成的128家園區污水處置廠中,近 70%配套管網建設滯后,處置工藝不達標,難以正常運行。
除了硬件設施的缺乏,多個管理部門之間不健全的協調機制是導致污水處置廠污水排放超標嚴重的重要原因。由于工業園區污水處置管理過程復雜,涉及當地環境部門、住建部門和園區管委會等多個部門,因此普遍存在審批和監管部門間信息不暢,園區與上級環境部門之間權責不清等問題,難以形成對企業污水的有效監管。
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主任鄧婷婷強調:目前中國缺乏一套針對工業園區污水處置廠的排放規范。工業園區集中處置混合工業廢水的污水處置廠大部分執行《城鎮污水處置廠排放標準》中嚴格的一級 A規范,但是依照該標準設計的污水處置廠無法滿足局部行業規范需求,且缺乏工業特征污染物指標。規范之間的不匹配還會導致企業預處置利息和園區污水處置廠處理成本的增加。
對此,演講建議:各省政府應通過加大財政稅收優惠、鼓勵社會資本投入以支持園區污水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應厘清多個監管部門間的責任,明確合作機制;各行業規范應盡快依據《國家水污染物排放規范制訂技術導則》進行修訂,并允許企業和下游污水處置廠協商制定局部污染物的間接排放規范。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海水處理設備, 純水設備 , 上海純水設備,
- 上一篇:《指導意見》十三五’時期全面完成環保(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 2019/5/22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