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承載力遇瓶頸,京津冀地區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中國工程院“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經濟社會發展布局戰略研究”課題組22日表示,當前,環境承載力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基于水資源約束,京津冀地區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實現水資源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京津冀地區大部分位于海河流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3個省(市)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國經濟創新活力強、開放水平高、人口密集的區域之一。
但同時,京津冀也是全國水資源最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態退化嚴重、南通純水設備水環境支撐力與發展矛盾最尖銳的地區,公認的資源型”嚴重缺水地區。
目前,京津冀地區平均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79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水資源量(500立方米)嚴重缺水線。
課題組公布的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以占全國0.93%水資源量條件,提供了占全國4%供水量,支撐了占全國8%人口和8%灌溉面積,產出占全國11%GDP
京津冀地區的某藥廠生產車間。攝影/章軻
調查發現,京津冀地區高耗水產業相對集中,產業布局與水資源不相適配現象十分突出。如河北省鋼鐵、化工、火電、紡織、造紙、建材、食品七大高耗水工業用水量占工業用水總量的80%以上。
監測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紡織染整、皮革和造紙三個產業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水平每億元產值分別達到49噸至66噸、2.2噸至4.9噸;化工、食品和制藥行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水平每億元產值也分別達到10噸至15噸,1噸至2噸。
京津冀上述六大行業發明的GDP占地區工業GDP總量的15%而廢水排放量占京津冀地區廢水排放總量的63%占化學需氧量的70%占氨氮排放量的73%
課題組建議,基于地表水水環境容量約束,根據億元GDP污染物排放量,對于京津冀地區最不協調的紡織染整、皮革和造紙三個產業,應采取整個行業關閉或轉移等措施。
對于京津冀地區的化工、食品和制藥行業,也可以采取整個行業關閉或轉移等措施,或者進行行業化清潔生產改造、污水處置工藝改進等。課題組表示,尤其是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比例僅為16%制藥行業,進行行業化清潔生產改造、污水處置工藝改進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具體措施方面,課題組建議,排放現狀的基礎上,京津冀核心區-大清河水系,應削減28%化學需氧量和76%氨氮排放量;冀中南城市群-子牙河水系,應削減50%化學需氧量和86%氨氮排放量。重點涉及濱海開發區的化工行業、冀中南(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地區的造紙和制藥等工業行業。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海水處理設備,實驗室純水設備,純水設備 ,工業純水設備,上海純水設備,南通純水設備,杭州純水設備
- 上一篇:江蘇省水污染執法檢查以“七看七查”為重點,不少問題由此“浮出 2019/4/28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