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環太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問題
1研究區域
研究區域為蘇州、無錫、常州這3個地級市,該地區的15條主要入湖河流中,有11條河流水質符合Ⅲ類,占73.3%其余4條河流水質為Ⅳ類,占26.7%太湖水環境治理的重點區域。
根據對該區域68個自然村實地調查的數據,該研究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NH3-N總磷(TP和總氮(TN
2污水水質
根據江蘇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管理規定,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的主要指標(CODNH3-NTNTP依照《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染物排放規范》GB189182002一級B規范的要求執行。
各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置設施進出水的實測結果(表1標明,進水CODNH3-NTNTP已達到國家一級B規范的比例分別為37.7%43.6%64.1%和39.3%可以看出進水中廢水少,進水濃度明顯偏低。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農村污水處置管線較長,施工質量整齊不齊,存在管網漏損和地下水入滲情況;二是農村住房多自備化糞池,局部戶廁糞便還田,污染物并未全部進入污水系統,實際污水收集率較低。CODNH3-NTNTP濃度較低時去除率也降低,甚至為負,污水濃度偏低時處置設施生化培菌困難,系統生物量偏低,治污效率低下,沖擊負荷時污染物去除能力弱;設施管護不到位,局部設施間歇運行,出水水質動搖較大;且設施排泥不及時,導致污水處置設施內部經常存在積泥現象,設施再啟動時出水中氮磷濃度經常高于進水。只有當進水濃度高于一級B排放規范時,處置設施才干正常運行,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較為顯著。設施出水的CODNH3-NTNTP達標率分別為98.5%94.2%92.5%91.2%出水中TNTP仍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去除率和達標率偏低,上海純水設備脫氮除磷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
3處置工藝
太湖流域首批農村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置工藝類型復雜多樣,主要有生態凈化、MBRSBR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濾池、生物-物化、AO及其他工藝,所涉及的具體技術有KOT生物技術、脈沖多層復合濾料生物濾池等,如表2所示。
表2農村生活污水處置工藝分類
生態凈化是利用土壤過濾、生態塘、人工濕地等進行自然凈化或強化凈化的污水處置工藝;MBR利用MBR組器以固液分離的形式對出水進行深度強化處置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SBR間歇曝氣、間歇沉淀的活性污泥處置工藝,集反應器、沉淀池于一體,占地少;生物-物化工藝指化學沉淀和生物處置相結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置技術,多用于蘇州吳江地區。此次調研中,SBR工藝采用率最高,AO和生物-物化工藝次之,其他工藝(技術)采用率均低于12%圖2對照占地、投資和運行利息等因素,MBRSBR生化-物化等技術(工藝)因其污水處置水平高,占地少,但投資和運行費用較高,主要應用于城市近郊、經濟高度發達且土地資源缺乏地區。AO生物濾池工藝、強化氧化塘、生物接觸氧化等工藝(技術)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運營利息低,主要應用于城市遠郊、土地資源相對寬松的地區。
4設施規模
農村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置設施占地、處置能力情況如圖3圖4所示。由圖3可知:處置設施占地指標差異較大,其中噸水處置能力占地面積在00.50.511225510m2/m3d和>10m2/m3d設施占比分別為10.8%18.9%18.9%21.6%18.9%10.8%經分析,占地指標<1m2/m3d以及12m2/m3d處置設施多采用SBR和MBR工藝;占地指標在25m2/m3d處置設施多采用AO和生物濾池工藝;>5m2/m3d處置設施其工藝多采用生物接觸氧化和生態凈化。處置設施的占地面積與處置工藝類型、處置量相關,相較于AO及生物-物化工藝,SBRMBR布局集中,占地較少。生物接觸工藝由于多配套尾水人工濕地建設,總的占地面積偏大。
大多數農村生活污水處置設施日處理量在80t以下,其中2040t占比為26.0%4080t占比為20.6%120t以上占比為26%設施處理量與所服務人口數和農村產業結構相關,上海純水設備有養殖業和農家樂的農村污水發生量較大。調查范圍內有局部處置設施污水收集量遠遠低于設計處置量,因此,設計處置量時應充分考慮當地情況,以適應農村污水的周期性變化。
5設施投資
農村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置設施建設投資及年運行利息情況如圖5圖6所示。由圖5可知:設施建設利息多在2萬元/m3d以下,占比為87.5%其中73.4%處置設施建設本錢在0.5萬~2萬元/m3d同時3.1%處置設施建設本錢>3萬元/m3d分析其原因應是管線鋪設費用較高。處置設施的建設利息與占地面積、處置工藝類型、所需鋪設管線長度相關,一般來說,工藝復雜、居住分散的村莊建設利息較高。
圖5處設施運行本錢的調查通過發放相關調查表,由當地運管人員統計填報來完成,填報范圍包括電費、藥劑費、人工費、污泥處置費、植物種植費和維護費用。調查范圍內設施運行利息大多在2元/m3以下,其中運行本錢<0.3元/m3占比為15.9%0.30.50.5112元/m3分別占比22.7%20.5%31.8%同時有9.1%處置設施年運行成本>2元/m3其中,采用AOSBRMBR和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處置設施平均運行利息分別為0.40.70.9元/m3和0.9元/m3采用AO生物接觸氧化、MBR和SBR工藝的處置設施平均處置規模分別為15051.837.535m3/d對比可知,采用AO工藝的處置設施平均規模最大,因此,單位運行利息較低。采用生物生態組合凈化工藝的處置設施平均運行利息為1.3元/m3包括植物種植費、藥劑費、人工費、電費和污泥處置費;采用立體循環一體化處置裝置的平均運行利息為2.2元/m3包括人工費、電費和藥劑費。運行利息與所采用的處置工藝和處置量有關,相較于AOSBR工藝,同樣處置量的設施若采用MBR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其運行利息一般較高。調查中發現,局部設施處于停運狀態,原因主要是配套的管理機制不健全,運行經費到位率低,缺乏專人管護。
6結論
1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置設施普遍存在進水濃度偏低情況,處置效果不佳。農村污水的收集管網是現有設施建設的單薄環節,應進一步加強處置設施施工質量,強化施工監理,做好防滲防漏,切實保證污水的有效收集。
2江蘇環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置設施普遍規模較小,日處理能力<80m3/d占61.7%但是單位投資較高,噸水投資0.5萬~2萬元的設施占比為73.4%噸水運行費用集中在0.32元,占75.0%占地面積則差異較大,29.7%噸水占地面積<1m2/m3d10.8%設施占地面積>10m2/m3d其主要原因是農村污水處置工藝差異較大,生物處置和生態凈化工藝需要的占地面積存在顯著差別。此外,農村生活污水處置設施普遍規模小,噸水投資顯著高于城鎮污水處置廠,但運行費用和城鎮污水處置廠接近。
3現有設施處理技術多樣,其中SBRAO和生物-物化工藝采用率較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置應因地制宜、結合農村土地現狀和發展規劃,選取不同工藝來滿足當地需求,同時應重視尾水回用技術的研發,實現農村水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一篇:上海純化水設備解讀:低溫對硝化反硝化的影響 2019/12/9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