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借鑒國外垃圾分類經驗
德國是歐洲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比較完善的國家之一。隨著垃圾分類概念深入人心,嚴謹細致的德國人早已對垃圾分類習以為常,相關規定得到很好的遵守和執行。
德國,垃圾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家庭垃圾、生物垃圾、可回收垃圾、玻璃、廢舊紙張等。這樣的分類可以保證不同種類垃圾得到恰當的處置。比如生物垃圾,只包括食物殘渣(包括已烹飪和未烹飪)過期食品(去除包裝)水果、蔬菜、雞蛋殼、鮮花、其他植物等,將被直接用作生成沼氣;再比如廢舊玻璃,還細分為有色玻璃和無色玻璃,也是為了方便回收再利用,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總體上看,德國垃圾分類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垃圾分類,有效提高垃圾回收再利用效率,減少燃燒、填埋等垃圾處置方式的工作量,從而達到維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德國,一般家庭住宅樓都設有專門的室內或室外垃圾房用于放置各類垃圾箱。其中,有黑色(黑色蓋子,不可回收生活垃圾)黑色(棕色蓋子,廚余和生物垃圾)藍色(廢舊紙張)綠色(廢舊玻璃)橙色(可回收垃圾)等。很多垃圾房中,都張貼有比較形象的垃圾分類說明,用以指導居民正確分類垃圾。
目前,德國垃圾分類主要靠居民自覺, 上海純水設備原則上并沒有對垃圾分類執行不力的獎勵措施。不過,住宅樓的物業公司、負責回收垃圾的相關環境部門都會對居民垃圾分類予以監督和指導。筆者所居住的公寓樓內,曾經發生過有人將未折疊拆解的大型紙質包裝箱放在垃圾房地面上的情況。物業管理員就在垃圾房門口張貼了一張帶有照片的告示,敦促事主盡快將垃圾按規定處理,否則環衛部門就有權利拒收本樓的垃圾。由于拒收垃圾將會影響本樓其他住戶的正常生活,當事人“壓力山大”很快就按要求把垃圾處置好了
對于可回收塑料瓶,德國的處置頗具特色。從超市買回來的大部分飲料、礦泉水等帶有塑料瓶包裝的產品都已包含了0.25歐元的塑料瓶押金”使用過后把帶有可回收標志的塑料瓶投入回收機,會得到一張帶有金額的憑證,可用作代金券在超市內繼續消費或在收銀臺申請退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做法,卻讓塑料瓶回收和再利用得到普及,有效提高了有害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新加坡:從源頭入手
新加坡的垃圾分類制度不算復雜,主要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大類。一般藍色垃圾桶用于投放可回收垃圾,綠色垃圾桶用于投放不可回收垃圾。 上海純水設備藍色垃圾桶將可回收的垃圾再細分為4類并分別粘貼上醒目的標識:藍色代表塑料品、綠色代表紙質品、紅色代表玻璃制品、黃色代表金屬用品。大件可回收物品需另行處理。
通常做法是居民把可回收垃圾投入桶中后,持有執照的收集公司會來收集并加工處理,實現廢棄資源再循環使用。不過,垃圾分類的執行卻并不嚴格。一般情況下,新加坡街上看到垃圾桶,垃圾無須分類都能投進去。
新加坡政府在提倡垃圾分類投放的同時,為了不給居民因垃圾分類過細增加相應負擔,注重減少垃圾發生的源頭,如減少過度包裝等,并在垃圾無害化處置和再回收利用上下功夫。據統計,新加坡有560多萬人口,每人每天發生近1公斤垃圾,這些垃圾近60%被回收循環利用。其中,不可回收的垃圾會送往垃圾焚化廠焚燒,垃圾經焚燒后體積一般會減少90%再做無害化填埋處理;剩余的可回收垃圾,會運送到垃圾處置廠由專門機器和局部人工分揀,將其中的塑料、玻璃、金屬等分離,用于銷售或二次加工,剩余局部再處置后制作磚頭或用于鋪路。
新加坡以“零垃圾國家”為目標。減少垃圾方面,政府在號召居民綠色環保生活的同時,致力于減少約占生活垃圾總量三分之一的包裝垃圾。新加坡政府、工業企業和非政府組織于2007年聯合發起簽署了自愿包裝協議”根據協議,簽署協議的公司,包括產品制造商、零售商、批發商等,要自發制定減少包裝數量的規范。根據計算,從第一份協議簽署至今,已減少包裝生活垃圾數萬噸,政府節約了數億元新幣支出。
為了堅持“花園鄉村”形象,新加坡政府對亂扔垃圾的行為教育與嚴懲雙管齊下。一旦有人違反了新加坡環境公共衛生法令,就會被罰款。亂扔垃圾,會被處以高額罰款。對于亂扔垃圾行為嚴重者和“垃圾蟲”屢教不改者)除了予以高額罰款外,還會接到勞改令,被穿上鮮艷的粉紅色配黃色背心”公眾場所打掃衛生,接受“勞改”
保加利亞:從娃娃抓起
保加利亞,不遵守垃圾分類原則,會被直接罰款。例如,將可回收垃圾扔到混合生活垃圾箱中,通常罰款10列弗—50列弗(1歐元約合1.95列弗)對于造成較為嚴重后果的罰款額為150列弗—500列弗;對于那些屢教不改者,罰款額則為造成嚴重后果罰款高額的兩倍。
不過,罰款只是垃圾分類工作的輔助手段,讓民眾擁有嚴格自覺的垃圾分類意識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為了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習慣,保加利亞從娃娃抓起, 上海純水設備從小培養孩子們環保意識。
去年,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投產的一處現代化垃圾處置中心,專門建有兒童互動教育中心,用于培養孩子的垃圾分類意識。300平方米的互動教育中心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個區域是電影放映區,主要用于宣傳維護環境和包裝廢物的分類知識,觀賞者甚至可以了解到從古代到現在有組織的廢棄物收集系統歷史;第二個區域是培養孩童環保意識區,主要讓兒童學習如何區分并將塑料、紙張、玻璃和金屬等放入不同顏色的回收箱中;第三個區域則是綠色地球主題區,每個觀賞者都可以留下自己對維護環境和綠色世界的神往和建議。
據保加利亞教育科學部提供的信息,2018年,有近23000名學生參加了從事以環境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的興趣活動。索非亞市市長凡德科娃說,兒童是鄉村實施綠色政策的大使,要讓兒童從小就明白,廢棄包裝物也能變成寶貴的資源。
匈牙利:不一般的精致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垃圾分類2013年才開始實行,但幾年下來,垃圾分類已經成了居民們習慣。筆者剛到布達佩斯工作時,就被房東告知一定要認真學習垃圾如何分類,因為扔錯垃圾,會被鄰居輕視為素質不高。
綠色箱裝生活垃圾、藍色箱裝紙質垃圾、黃色箱裝塑料和家用金屬廢物,匈牙利的垃圾大致分這么幾類。具體操作起來,可沒看上去這么簡單。
例如,被油浸了比薩餅盒得撕開扔,有油漬的局部歸為生活垃圾,剩余局部則是紙質垃圾;喝完的紙質牛奶盒,塑料瓶蓋要擰下來放在塑料垃圾里,牛奶盒得拿水把里面沖刷干凈后才放進紙質垃圾。
匈牙利生活久了慢慢就養成了精致的垃圾分類習慣。礦泉水瓶、啤酒罐要壓扁;洗發水瓶要拿水沖刷得干干凈凈;書本報紙不能用塑料膠帶捆扎,得用紙繩;過期藥得送到藥房回收和處理;泡沫板、CD碟片、錄像帶不屬于塑料垃圾,要單獨處理;燈管、燈泡、電池等,要交到專門的垃圾收集站,等等。
還有一類垃圾得專門處理—園林垃圾。秋冬季行駛在街頭的樹木粉碎車,將修剪或被風吹斷的大段樹枝甚至樹身收集起來,打碎成只有幾厘米大小的碎屑。筆者好奇地請教了小區物業,才知道匈牙利對園林垃圾有很嚴格的處置規范。庭院或小區中剪下的草、樹枝樹葉等,必需購買可生物降解的收集袋,把園林垃圾放在指定位置,等垃圾收集車運走。如果把園林垃圾放入普通垃圾分類箱中,垃圾收集車會果斷“拒絕服務”還有可能被處罰。園林垃圾運回后,將作堆肥處理,所以收集袋內的樹枝長度不能超越1米,直徑不超過10厘米,并且松子、堅果等不能放在里面,因為它樹脂含量高且有毒性,會使堆肥過程復雜化。
不過,每年都有這么一天,可以“放肆”地隨意扔垃圾。那就是垃圾狂歡日。匈牙利各個鄉村,每年都有一個周末,可以不加分類地隨意扔垃圾。 上海純水設備布達佩斯,每個區扔垃圾時間都不一樣,這是為了方便垃圾回收公司有足夠人力從街道上清運這些垃圾。每到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把一年里積攢下的不知道怎么分類的垃圾或是不方便拿到垃圾收集站的大小雜物,一股腦兒地都扔在街邊上,包括大件家具、被淘汰的顯像管電視等。主婦們也會趁著周末,可以好好地做一次大掃除。
越南:邁出第一步
越南南方下龍灣以“海上桂林”獨特風景吸引著國內外眾多游客,但近年來日趨嚴重的垃圾污染,讓這一著名景觀遜色不少。據統計,平均每天從下龍灣打撈上的垃圾有約7噸之巨,其中大多數是居民和游客扔棄的塑料垃圾。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披露的統計數據,越南每年約產生180萬噸塑料垃圾。
近日,越南總理阮春福正式呼吁,力爭到2021年鄉村各商店、超市、市場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025年全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BigC等大超市里,一些蔬菜如大蔥、秋葵已經開始用香蕉葉做包裝,代替塑料袋,一些藤、竹制品則用來裝盛貨品。這些塑料袋、塑料盒的替代品在越南取之不盡,用起來既環保又經濟,還能形成一道獨具地方特色的風景。一些餐廳、咖啡店,紙質吸管已代替了一次性塑料管,一些面包店也將塑料袋換成了紙袋。
人們觀念的改變、生活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真正向一次性塑料垃圾說“不”還需要較長的路要走。越南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 上一篇:PPP步入規范期,財政部門開始對現有項目進行審查監督 2019/8/5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