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障疏浚”之名,行砂石加工之實,督察組對平頂山市魯山縣作為典型案例通報
上述情況自10月9日被人民網曝光后,再次作為典型案例被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通報。
督察組在通報中表示,魯山縣政府明知沙河昭平臺水庫至白龜山水庫段均屬于2007年劃定的飲用水水源地一級維護區,但自2017年開展“清障疏浚”工作后,從方案制訂到施工組織,均未考慮對水源維護區的影響,甚至以“清障疏浚”之名,行砂石加工之實,犧牲環境,兩頭獲利”
通報稱,對待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方面,魯山縣黨委、政府沒有落實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存在亂作為現象,違法問題突出。
督察組指出,事實上這一案例的面前,還有沙河非法采砂屢禁不絕,河流水生態破壞嚴重的問題水處理設備。
多年以來,魯山縣對屬于飲用水水源地一級維護區的沙河維護不力,非法采砂行為屢禁不絕,給河流水生態造成重大影響,大大小小的砂坑、砂堆遍布河灘,滿目瘡痍,飲用水水源地一級維護區淪為“大砂場”
2016年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目曾經曝光,地方進行過整治,但效果仍不大。2017年以來,仍發生多起非法采砂行為,群眾反映強烈。
大大小小的砂坑、砂堆遍布河灘。
非法采砂對河流水生態造成嚴重影響
記者梳理發現,魯山縣非法采砂問題自2016年以來頻頻見諸報端。
今年10月9日問題被人民網曝光之前,當地媒體《平頂山日報》也于去年12月刊發報道稱“魯山縣非法采砂現象未得到有效遏制”2017年以來,平頂山市河道長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巡查中多次發現魯山縣存在河道非法采砂現象,對魯山縣進行了通報約談,并要求該縣建立長效機制,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南通純水設備。
石料加工點位于飲用水源地一級維護區內的河灘上
所謂的清障疏浚”加工點中的砂石加工設備
但督察組在通報中卻指出,即使在魯山縣被通報約談后,魯山縣政府于2018年3月在飲用水水源地一級維護區開展“清障疏浚”工作時,仍以“清障疏浚”之名,行砂石加工之實。
魯山縣河道“清障疏浚”工程向8家公司公開拍賣收入為2306萬元,其中有17個加工點在逾18公里的沙河河道上全面施工。工程名為“清障疏浚”但實際默許施工企業在河灘上設置石料加工點,以及分離、破碎、清洗等進行石料加工并出售。
根據魯山縣2018年上半年清障疏浚砂石的銷售票據,施工企業向縣財政上繳資源稅達253萬元,其中來自沙河的占一半左右。現場督察時,發現不少已經加工好的石子、砂料在河灘上堆積如山。
已經加工好的砂石料堆
沙河各加工點現場管理極其粗放,洗砂后的廢水直接存于河道原有砂坑,未在臨河堆放砂石一側建設擋墻,未控制堆放高度在4米之內,有的砂堆隨意堆放,嚴重影響河流水生態,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構成威脅。
利用河灘上的原有砂坑作為洗砂廢水的沉淀池”
督察組指出,沙河非法采砂的背景下,今年1至5月,沙河水質同比大幅度惡化,氨氮、化學需氧量濃度等污染物指標增幅達175%58%
通報稱,魯山縣黨委、政府沒有落實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存在亂作為現象,違法問題突出南通純水設備。
同時魯山縣政府,平頂山市水利等部門在日常監管工作中,沒有落實水源維護的各項要求,未對沙河非法采砂行為開展有效打擊,導致亂采亂挖行為屢禁不絕,臨時以來群眾反映強烈。清障疏浚工作中,平頂山市、魯山縣水利部門未履行監管職責,導致施工企業將砂石料加工點隨意設置于沙河河道,對河流水生態造成嚴重危害。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在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反饋“回頭看”情況時指出,要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對于落實責任不力的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并按有關規定嚴肅、精準、有效問責。
記者梳理平頂山官方網站內容和媒體報道發現,問題曝光后,魯山縣成立河湖采砂集中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該縣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并連夜制定整治方案,沙河、蕩澤河被分為8個整治區,由8名縣級領導帶隊,分包到相關局委、鄉鎮,并稱將依法整治非法采砂場點,同時清除船只機具、清除砂石堆料、清除棄渣棄料,實現河床平整。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水處理設備,實驗室純水設備,純水設備 ,工業純水設備,上海純水設備,南通純水設備
- 上一篇:皙全水處理設備:解讀滲濾液的處置與發展前景 2018/10/22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