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落實“八大攻堅戰”安排,構建七大體系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通報顯示,2018年洱海水質為優、中營養,與去年同比有所好轉,全湖水質7個月達Ⅱ類。大理州環保局局長譚利強認為,這是大理州全面打響以洱海維護治理為重點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的階段性效果,這個效果來之不易。
落實“八大攻堅戰”安排,構建七大體系
面對洱海維護治理的嚴峻形勢,云南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11月作出“采取斷然措施,開啟搶救模式,維護好洱海流域水環境”安排,啟動實施洱海維護治理“七大行動”
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堅決打贏洱海維護治理環湖截污治污、生態搬遷、礦山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流域生態修復、過度開發建設治理、水質提升改善等“八大攻堅戰”決策安排。
依照省委、省政府決策安排,大理州舉全州之力,以構建七大體系(科學的規劃體系、完備的工程體系、綠色的發展體系、規范的管理體系、高效的技術體系、嚴格的責任體系、健全的資金投入體系)為抓手,全面打響以洱海維護治理為重點的污染防治攻堅戰。
大理州精心編制洱海流域可繼續發展規劃、洱海流域空間規劃。堅持一次規劃、分期分塊實施的原則,推進洱海生態環境維護水岸線、綠化線、禁建線“三線”劃定工作,工業純水設備涉及生態搬遷的1806戶房屋主體已全部拆除,全面啟動水岸線、綠化線退房還林還湖還濕工作。
實現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治理面源污染
投資78.05億元構建起覆蓋2565平方公里洱海流域范圍,從農戶到村鎮、收集到處置、尾水排放利用到濕地深度凈化的污水收集處置系統,實現了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并且在全流域建成城鎮和農村雨污分流的截污體系,國內尚屬首例。
新建和原有的截污治污工程設施并網運行后,共有城鎮污水處置廠19座,分散型農村污水處置設施138座,日處置能力達到23.9萬噸;污水收集管網3064.58公里,化糞池12.03萬個,尾水塘庫92座,生態濕地2.76萬畝。
制定《關于開展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打造“洱海綠色食品牌”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8項配套措施文件并嚴格實施。截至目前,減少大蒜種植10.18萬畝,外調消化含氮磷化肥1.8萬噸,推廣商品有機肥2.3萬噸,高毒高殘留農藥實現全面禁售禁用,推廣綠色生態化種植20.54萬畝。
堅持依法治湖,啟動洱海維護治理條例修訂,制定出臺洱海流域《餐飲服務業管理方法》鄉村民宿客棧管理方法》等政策措施。推行“鄉鎮初審、市級復核、鄉鎮審批”農村住房聯審聯批制度,規范洱海流域農村建房審批,保住水生態用地。
加強科技支撐 制定河湖長工作制
聘請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大等10個科研單位21名湖泊治理專家,組建洱海搶救性維護行動科研和專家咨詢團隊,建立洱海維護專家聯席會議制度,開發建設大理洱海監控預警信息管理平臺,為洱海維護治理決策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撐。
建立起州、縣市、鄉鎮(街道)三級督察體系和州、縣市、鄉鎮、村、組五級河長體系,因地制宜建立“雙河長”溝渠長”岸線段長”制。制定出臺12個河湖長工作制度和考核辦法,對洱海27條入湖河道實行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問責,工業純水設備以水質結果倒逼河湖長制工作責任落實。成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組建了州、縣市一線洱海維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指揮部,派駐16支駐鄉鎮工作隊在一線開展工作。各級組織人事和紀檢部門在指揮部設立專門工作組,對洱海維護治理工作進行一線監督執紀。派駐16支駐鄉鎮工作隊,一線開展工作。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原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大省、州、縣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向市場借力。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洱海維護資金162.91億元。
譚利強認為,通過堅持不懈努力,洱海維護治理初步取得了四個方面的效果:洱海水質總體堅持穩定,洱海流域綠色發展模式初顯雛形,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全民生態文明理念進一步增強。
目前,洱海水質下滑趨勢得到遏制,2018年Ⅱ類水質月份比2016年增加了兩個月。藍藻水華滋生勢頭得到控制,全湖沒有發生規模化藍藻水華。湖內水生態發生積極變化,全湖水生植被面積達到32平方公里,占湖面的12.7%為近15年來最大面積。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海水處理設備,實驗室純水設備,純水設備 ,工業純水設備,上海純水設備,南通純水設備,杭州純水設備
- 上一篇:國務院《政府工作演講》,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 2019/3/21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