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水設備解讀:如何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為環保產業解決難題
4月27日,一項稀土無機礦物膠大減量處置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并循環利用的產業化技術完成簽約。由中國文化國際合作創新聯盟主辦的簽約儀式上,央企中節能華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禹基金”與山東正源固廢綜合利用有限公司(下稱“正源固廢”牽手成功。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是唯一一家主業為節能減排、環境維護的央企,華禹基金則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唯一的專業基金管理公司,專注于節能環保領域投資。此次,央企環保產業投資基金瞄準固廢處置并利用前沿技術,或給工業固廢污染難題找到一條新出路。
稀土無機礦物膠填寫了國內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處置技術空白。原湖南稀土研究院院長、正源固廢總工程師劉甲祥是這項技術的研發專家,對記者表示,華禹基金是中國節能重要資本運作平臺,央企資源雄厚。
固廢污染困境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近日印發《關于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2020年,國將建設50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5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基地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記者翻閱《通知》看到此次重點任務是以尾礦(共伴生礦)煤矸(gān石、粉煤灰、冶金渣(赤泥)化工渣(工業副產石膏)工業廢棄料(建筑垃圾)農林廢棄物及其他類大宗固體廢棄物為重點,選擇廢棄物產量大且相對集中、具備資源綜合利用基礎、產業創新能力強、產品市場前景好、規模帶動效益明顯的地區,純水設備通過政策協同、機制創新和項目牽引等綜合措施,開發和推廣一批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先進技術、裝備及高附加值產品。
相隔不到一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8年全國大、中鄉村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則直觀顯示了目前國內固廢處理的現狀;全國202個大、中鄉村一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量超過13.1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發生量為4010.1萬噸,生活垃圾發生量達20194.4萬噸,綜合利用率分別在50%-88%不等。
另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危險廢物處置市場規模繼續擴大,2018年預計市場規模將近7000萬噸,2019年將超8000萬噸。據初步測算,每年鋼鐵工業固體廢物發生量約占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發生量的18%
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單位:百萬噸
然而,國內工業固廢的處置,目前還主要集中在填埋和焚燒兩大方式。土地填埋法處理量大、利息低,處置的固廢占比60%以上,但由于固廢中;煊薪饘佟⑺芰虾推渌袡C廢物,填埋過程中將會發生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質。焚燒相對可以控制固廢污染,但同時又會產生新的污染物。
國內以前對一般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處置不是深埋尾礦壩中,就是簡單地用于制造水泥磚等混凝土制品和道路鋪設,利用率遠低于30%所以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大減量的處置和應用是各級環保部門最頭痛的技術難題。正源固廢專家表示,國外一般固體廢棄物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但是利息非常高,工業設備制造技術根本無法在國內復制利用;并且,大學、科研單位無成熟的產業化技術,礦山企業無技術來源,只能低效益和高成本的應付式的處置和利用,使得固廢大減量處置難以推動。
事實上,為實現固廢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目標,解決當前固廢污染環境問題,研究合適的固體廢物處置處置技術已是迫在眉睫。
技術不再空白
上述《通知》指出,國將以集聚化、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為導向,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實現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向“高效、高值、規模利用”轉變。
這給產業投資基金和相關企業合作研發固廢處置并利用的前沿技術提供了契機。
經過一年多時間,正源固公司利用稀土無機礦物膠開展了對鐵尾礦渣處置與循環利用產業化技術開發研究工作,開發的產業化技術首先在大減量處置鐵尾礦渣領域取得突破。上述專家稱:同時,還開展淄博赤泥、招遠黃金尾礦、湖南銻渣與寧夏硅錳、硅鐵礦渣、北京通州建筑垃圾的大減量處置技術研究。
據了解,稀土無機礦物膠由北京恒泰巖磊科技有限公司、中智慧工程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專家研發,一種新型無機礦物膠凝材料,屬于堿激發膠凝材料的一種,純水設備因為在堿激發劑中添加了稀土無機鹽進行增強處置,所以命名為稀土無機礦物膠。堿激發膠凝材料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一類新型無機非金屬資料,由鋁硅酸鹽膠凝成分固結的化學鍵合的一種新型膠凝材料,通過鋁硅酸鹽組分的溶解、分散、聚合和脫水硬化而成。
記者采訪獲悉,稀土無機礦物膠大減量處置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產業化技術主要特點包括:克服堿激發膠凝資料應用技術缺限,又充分發揮出堿激發材料的優勢,所得制品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石材,用于鄉村道路路沿石、井蓋、電纜蓋板、高速公路等;可任意控制稀土無機礦物膠凝結時間,解決了堿激發膠凝資料凝固時間短、應用時無法保證各種意外原因造成運輸設備、攪拌等設備因凝固而破壞的關鍵性技術難題;通過稀土無機礦物膠可以對不同粒度的固廢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大減量、低成本、高附加值處置各種固廢等。
正源固廢公司利用該材料開展了對鐵尾礦渣處置與循環利用產業化技術開發研究工作,并在大減量處置鐵尾礦渣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生產產品完全符合國家建材有關規范,可以大減量、低成本、高附加值處置各種固廢,解決了固廢處置中國家主動式補貼也難以推動大減量處理的技術經濟難題,實現了環保與經濟共融的目標。劉甲祥稱。
而隨著新技術被推向市場,固廢處置再利用產業也迎來新的商機。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國在環保領域中的投資高達17萬億元,其中固廢領域的投資就占了4.5萬億元。
- 上一篇: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適用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指 2019/5/31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