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水設備保養分析:化工企業搬遷改造遇到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截至2018年底,各省共上報搬遷改造企業1176家,其中異地遷建479家,就地改造360家,關閉退出337家。其中,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企業共有1089家。
搬遷改造過程中遇到問題
搬遷改造資金缺口大
搬遷改造企業多為激進化工企業,需資金較多,局部企業關閉退出后,現有資產基本報廢,減值損失較大,資產變現后缺乏以彌補企業搬遷或關停造成的資金缺口。
彌補企業搬遷資金缺口主要來源于騰退土地收益,但各地執行效果有差異,欠發達地區土地價值低,局部企業騰退的土地污染較重,無法進行商業開發,土地收益無法滿足企業搬遷資金要求。而金融機構對這些激進化工企業放貸多持謹慎態度,企業融資難。
土地、用能指標限制
局部地區化工園區土地指標有限,區域內的能耗排放指標也有限制,難以滿足搬遷企業需求。
土地是園區發展的第一關,土地批不下來,純水設備保養后續的規劃就做不了后續的手續辦不了項目就落不了地。汶上化工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陳濤說。
對于類似汶上這樣的縣,上級每年撥付的無償土地指標大約300畝左右,鄉村建設加上工業項目落地,遠遠不夠用。實際主要用的增減掛鉤”指標,即通過農村社區建設、土地復墾騰出建設用地指標,指標在全省范圍內交易,價格30萬元/畝,使用利息較高。
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強
局部地方政府在制定搬遷改造實施方案、確定名單時與企業溝通不夠,沒有做“一企一策”深入研究,簡單以距離不達標、企業效益差、有民眾反映等理由將其列入名單,沒有綜合考慮企業的負債、工藝技術、裝備、平安、環保等情況。
還有的地方只列出了搬遷改造企業名單,搬遷去向、產品升級方案、融資方案、人員安排等均未落實,方案制定簡單化、行政化,可操作性不強。
環保問題突出
裝置搬遷工程存在主要環境問題是土壤和地下水的影響,廠區生產區和罐區地面局部損壞、廢水池防滲層部分損壞、危險廢物的隨意堆放等,可能導致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另外,因非正常的排放,可能發生地表水、大氣環境污染。而危化品生產企業一般都存在三廢”特別是工業固廢的平安管理問題。
廠區拆遷過程中也會發生固體廢棄物、噪聲、設備清洗廢水和少量粉塵、煙塵等。
大企業搬遷協調難度大
大企業特別是央企所屬企業搬遷難度大,涉及大量在崗職工和退休職工安排問題。由于財權、事權不在地方,地方政府和央企在企業發展、搬遷彌補等方面分歧較大,協調難度大。
該如何解決?
政策、技術雙管齊下解決資金問題
為解決項目啟動建設資金難題,各省市陸續出臺一系列財稅政策,協助企業彌補遷改過程中的資金缺口。
安徽省蚌埠市根據搬遷企業原址土地面積,先行按每畝80萬元規范給予基礎彌補。待企業原址土地出讓后,凈收益高于80萬元的局部,每畝按不低于50%金額給予企業補充彌補。此外,政府還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組建了淮河興業投資公司,規劃融資50億元,用于支付企業搬遷彌補款。
大部分搬遷企業并沒有簡單地重復建設,而是通過新建項目,純水設備保養提升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檔次、附加值,實現轉型發展。
山東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因沒有和居民聚集區堅持在一定平安距離,被要求從肥城城區搬遷進來。經過技術改造以鋼廠煉鋼的尾氣,替代原來的燒煤制氣,讓企業搬遷的投資由計劃的33億元壓減到18個億。和原來老工藝相比,每年減少的煤炭用量102萬噸,減少了廢水排放47萬噸,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32萬噸。
搬遷完畢后再撤除污染治理設施
搬遷改造前,應認真排查搬遷過程中可能引發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源和風險因素,根據各種情形制定有針對性的專項環境應急預案。
搬遷改造過程中,應確保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或使用,妥善處置遺留或搬遷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待生產設備撤除完畢且相關污染物處置處置結束后方可撤除污染治理設施。
企業應對原有場地殘留和關停搬遷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危險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等進行處置處置。
搬遷關停工業企業應當及時公布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地方各級環保部門應當公開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過程中污染防治監管信息。
完善實施方案,做好企業人員安頓
通過搬遷改造,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舊動能轉換。要求各地在編制方案時注意防止“四個傾向”即防止簡單化、防止行政化、防止新增過剩產能、防止出現新的城圍化工”現象。
此前,搬遷改造專項工作組派出10個督導組分赴各地開展督導調研,指導地方進一步統一思想,完善方案。
搬遷改造中,危化品企業高度關注民生及下崗職工就業問題,妥善做好因遷改帶來的職工分流安排工作,通過采取開發就業崗位、提供就業服務、落實扶持政策等措施,積極幫扶下崗轉崗員工再就業。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一篇:我國生態治理存在哪四方面問題 2019/12/19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