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申報第三批鄉村黑臭水體治理示范鄉村的通知
關于組織申報第三批鄉村黑臭水體治理示范鄉村的通知
財辦建〔2019〕91號
各省、自治區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局、住房城鄉建設委(水務局)生態環境局: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有關要求安排,2018年起,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共同組織實施鄉村黑臭水體治理示范,中央財政分批支持局部治理任務較重的地級及以上鄉村開展鄉村黑臭水體治理,確保到2020年底全面達到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黑臭水體治理的目標要求,并帶動其它地級及以上鄉村建成區實現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以上的目標。依照示范工作布置,現組織申報第三批鄉村黑臭水體治理示范鄉村。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支持方式及內容
財政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確定入圍鄉村,重點向治理任務重、治理效果好的省份傾斜。中央財政對入圍鄉村給予定額補助,對第三批入圍城市,每個支持3億元。入圍鄉村按要求制定鄉村黑臭水體治理實施方案,明確總體和年度績效目標,統籌使用中央財政資金及地方資金重點用于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 純水設備海綿鄉村體系建設以及水質監測能力提升等黑臭水體治理重點任務和環節,建立完善長效機制,確保按期完成治理任務。
二、示范鄉村選拔流程
一)省級推薦。各。ㄗ灾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結合實際推薦治理任務重、基礎工作扎實的鄉村(不含直轄市的市轄區縣)申報,每個省份最多可推薦1個城市(不按要求推薦上報的不予受理)擬推薦鄉村按要求制定鄉村黑臭水體治理實施方案。推薦文件及實施方案于2019年9月10日(實施方案僅報送電子版)前報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
二)基礎性審核。財政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對地方申報資料進行基礎性審核,確定參與競爭性評審的鄉村名單。對已參與第二批示范鄉村競爭性評審但未最終入圍的鄉村,再次申報第三批示范城市,且方案通過基礎性審核的可不參與競爭性評審。
三)競爭性評審。財政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開展競爭性評審,相關鄉村現場陳述工作方案并接受專家問詢,評審組現場打分并公布排序。上述結果向社會公示后正式確定入圍鄉村。第三批共支持20個城市。
三、有關要求
一)激勵約束,獎優罰劣。
為督促盡快完成治理任務,中央財政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入圍鄉村依照要求及工作方案,抓緊開展治理工作,每季度報送工作進展情況。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將根據中央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有關規定,結合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鄉村黑臭水體整治環境維護專項行動相關結果,對入圍鄉村治理情況分年開展績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獎優罰劣。
二)標本兼治,確保實效。
入圍鄉村要遵循黑臭水體治理科學規律,既注重采取工程措施,削減污染入河,強化污染治理,又注重源頭管控,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突出治理實效,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使人民群眾具有獲得感、幸福感。
三)海綿理念,綜合施策。
入圍鄉村在開展黑臭水體治理時,做好與其它政策的統籌銜接,推廣海綿鄉村建設理念,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海綿化改造,通過優化建設格局,恢復鄉村水系統的完整性連通性;建立統籌推進海綿鄉村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地下綜合管廊、生活垃圾分類等工作機制,突出綜合效益,提升鄉村品質。
四)創新模式,長“制”久清。
入圍鄉村要結合實際創新投融資模式,視情況規范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黑臭水體治理。建立完善制度方法,明確河(湖)長在黑臭水體整治長“制”久清的主體作用,切實履行組織協調等責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純水設備明確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和水體日常維護管理的單位、制度和責任人,并統籌使用財政補貼、收費等政策手段,形成鄉村水體運行維護的長效機制。
聯系方式:
1.財政部經濟建設司 殷毅
電話:010-68552520兼傳真)
郵箱:jjstzc@sina.com
2.住房城鄉建設部鄉村建設司 陳瑋
電話:010-5893316058933542傳真)
郵箱:hmcs@mohurd.gov.cn
3.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 王謙
電話:010-66556270
郵箱:ssyysc@mee.gov.cn
附件:1.第三批鄉村黑臭水體整治示范鄉村申報指南
2.黑臭水體整治示范鄉村實施方案編制提綱
財政部辦公廳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19年8月15日
附件1
第三批鄉村黑臭水體整治示范鄉村申報指南
一、申報
以鄉村人民政府名義進行申報,參考本指南和《黑臭水體整治示范鄉村實施方案編制提綱》編制實施方案后,報省級財政、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核。省級財政、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擇優推薦地級及以上鄉村報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
二、評審內容
一)基礎性審核。
各省份推薦鄉村須滿足以下條件:
1.鄉村人民政府成立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并由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明確部門分工。
2.已按照河(湖)長制要求落實黑臭水體的河(湖)長,建立明確的責任機制。
3.編制完成每條黑臭水體的綜合治理方案,明確“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長制久清”措施。
4.鄉村水環境問題突出,黑臭水體治理壓力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垃圾清理等水質改善直接相關的主體工程,以及與黑臭水體匯水流域內的鄉村污水垃圾收集及處置設施建設、 純水設備污水系統提質增效等黑臭水體治理的總投資不少于12億元,未消除黑臭的水體長度不少于10公里(小于10公里的應附必要性等方面的說明)
5.許諾于相應日期前完成治理任務。
6.黑臭水體水質監測的點位明確,位置清晰。
二)競爭性評審。
1.政府重視水平。
1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納入政府工作演講、政府工作任務布置文件、政府常務會或專題會議內容等。
2黑臭水體的河(湖)長均由黨政負責同志擔任,有組織、調度的日常工作記錄。
2.方案科學性。
1治理方案采用系統治理思維編制,體現海綿鄉村理念,須明確控源截污工程(以鄉村污水管網建設為基礎,包括污水收集處置,入河排污口治理及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工業企業污染控制、農業農村污染控制等)內源治理工程(水體及岸線垃圾處置、底泥清淤疏浚及安全處置)生態修復(生態岸線建設、海綿化改造)活水保質工程(保證水體生態基流、再生水和雨水用于生態補水)將河道內原位修復、投撒藥劑等方式作為主要治理措施的特別是采取調水沖污方式的視為方案不合格。
2方案對問題和原因的分析定量化, 純水設備對污染物發生量、工程措施削減量、與最終預期的效果有定量化數據分析。
3安排項目進度科學合理,具有明晰的時間節點、建設任務分解、進度計劃等。
3.投資運行保證能力。
1項目建設和運營利息核算清晰,資金來源明確,有效整合現有資金渠道。
2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已經完成“兩評一案”系統實施,嚴格執行“績效考核、按效付費”具有清晰的考核指標和要求,且可用性付費與績效掛鉤比例不低于30%
3建立符合國家規范要求的排水管網及其維護養護機制和資金定額等相關標準;鄉村污水處置費收費規范不低于國家規范,制定污水處置費調整規劃,許諾2020年前調整到位。
4建立健全垃圾收集(打撈)轉運體系,明確經費來源,并配備打撈人員,及時清理轉運垃圾,建立工作臺賬。
4.工作機制健全水平。
1建立河長制的工作細則,有河長制的任命資料、工作會議紀要等,明確河長的責任清單、工作要求、考核及獎懲機制等。落實各部門職責分工,建立協調機制,有專職部門統籌協調好日常工作,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水利、農業、發展改革、國土規劃等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明晰, 純水設備有支持黑臭水體工程實施等相關制度和辦法等;建立定期例會、調度等工作機制并有工作痕跡。
2建立獎懲機制,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納入政府對部門及對各區人民政府的考核體系。
3嚴格實施排水許可、排污許可管理,工業園區按“水十條”規定,建設污水集中處置設施,其污水不得違規進入城鎮污水處置廠。工業企業污水導致城鎮污水處置廠出水不能穩定達標的要限期退出;允許進入的要核發排污許可,接入市政管網位置及排水方式征求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意見,實行信息共享并向社會公示。
4建立市政管網私搭亂接溯源執法機制。建立執法隊伍、制度和工作機制,對污水直排、未經批準擅自納管、工業企業偷排等行為有相關執法記錄。加強市政管網私搭亂接溯源執法,杜絕工業企業通過雨水管網偷排工業污水;規范沿街經營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污水亂排直排,建立結合市場整頓和經營許可、衛生許可管理督促整改的機制執法監督機制,對小、散、亂排污戶、工業企業的執法機制,并有執法記錄;生態環境部門、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建立執法聯動機制。
5工程質量監管機制完善,排水管網有嚴格的工程質量控制措施,包括材質檢驗、施工過程監理、閉水(氣)試驗、隱蔽工程驗收、移交等制度,并有嚴格施行的工作記錄。
6建立污水收集處置設施建設用地保證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對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報建、審批提供綠色通道;將從事鄉村黑臭水體治理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運行維護的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納入信用管理,建立黑紅名單,定期向社會公布。
5.前期工作完備水平。
1項目的用地、可研、施工圖等前期手續完善,具備開工條件。
2項目的啟動資金落實。
6.形成管理機制。
1推行污水處置廠、市政污水管網與河湖水體聯動“廠-網-河(湖)一體化、專業化運行維護。示范鄉村許諾示范期內至少完成一個污水處置廠及其服務片區實施“廠-網-河(湖)一體運維。
2分批分期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權屬普查和登記造冊,建立和完善鄉村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開展鄉村建成區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工作。依照國家規范要求的排水管網、泵站等設施的維護養護制度實施養護,根據管網特點、規模、服務范圍等因素確定合理人員配置和資金保障,建立以5~10年為一個排查周期的長效機制。
3明確水體及各類治污設施日常維護管理的單位、經費來源、制度和責任人,明確績效考核指標。
4建立定期監測機制,將黑臭水體相關監測經費納入財政經費,委托具有認量認證資質第三方監測機構每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對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體水質進行監測, 純水設備至少監測一次,每季度首月10日前完成;根據需要開展雨(中雨、大雨)后水體水質監測;對不能穩定達標的排污口和雨污合流口開展水質監測。建立黑臭水體信息公開、公眾舉報及反饋機制,信息公開每半年至少一次。
5建立排水管網接入管理和服務機制,對排水方案設計、建筑小區生活污水納管、經營性排水單位接入管理、工業廢水排放清退和管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排水戶登記備案等建立審批制度。鄉村建成區內未接入污水管網的新建建筑小區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
6建立排污口定期監測機制,開展水體沿岸排污口排查,摸清底數,明確責任主體,逐一登記建檔;建立企業、工業園區排污情況和治污設施的日常監督監管機制。
7建立河岸垃圾及河面漂浮物的收集(打撈)轉運體系,并落實經費來源。
8建立統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與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等工作機制或工作計劃,預期綜合效益突出。
三、目標及驗收標準
示范鄉村驗收時應達到以下目標:
一)實施效果方面。
同時滿足以下要求:
1.建成區內全部黑臭水體消除,達到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環境維護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鄉村黑臭水體治理效果評估工作的通知》建辦城函〔2017〕249號)要求,居民滿意度不低于90%水面無大面積漂浮物,無大面積翻泥。
2.根據《鄉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方法、頻次對水體水質監測,每個水體上、中、下游的4項指標(透明度、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氨氮)分別監測,每個點位都要達到不黑不臭的要求。依照要求,確定并固定監測點位, 純水設備定期開展水質監測,其中,晴天或小雨時水體水質必需達標,中雨停止2天、大雨停止3天后水質達標,小雨、中雨、大雨的規范參照《降水量等級》GB/T28592-2012執行。
3.已經完成治理的黑臭水體中,功能和景觀方面均有良好成效,不少于30%河段長度達到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要求。
4.污水處置廠進水BOD濃度不低于100ml/L或較2018年底提高10%以上。
二)工程措施方面。
完成實施方案確定的各項工程建設任務,且滿足以下要求:
1.建立較為完善的城鎮污水收集處置設施。實現旱天無生活污水直排,鄉村污水處置系統效能進一步提升;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管網及污水處置設施建設完成,基本消除排水管網空白。
2.生活垃圾清運、處置體系有效建立,垃圾轉運站、收運車輛、處置場有效運轉、臺賬清晰;完成鄉村水體藍線范圍內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清理,不得出現正規垃圾堆放點超范圍堆放,河(湖、庫)岸不存在隨意堆放的垃圾。
三)長效機制建設方面。
本指南中涉及的工作機制、管理機制等均建立并實施, 純水設備并鼓勵因地制宜創新更多機制。
四、其他說明事項
申報鄉村的申報資料、相關佐證資料電子版(正式文件需上傳蓋章文件的掃描件)可直接郵寄光盤或通過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系郵箱發送。
附件2
黑臭水體整治示范鄉村實施方案編制提綱
一、基本情況
鄉村黑臭水體的位置、分布情況;整治前的水質狀況、目前整治情況、整治中存在問題等。
二、現狀問題及原因分析
以黑臭水體的匯水流域為單元,結合實際,根據主要污染物來源參考以下要點進行定量化分析:
1.污染源綜合分析:鄉村生活源(包括點源和面源、合流制管網溢流污染)工業點源、農業農村點源和面源等各類污染源的分布情況及其污染物排放量。
2.污水直排、雨污水管網混錯接情況,污水直排、混錯接分布(管網與小區混錯接區域)與污染物排放量。
3.城鎮污水廠尾水排放情況,對水體污染負荷貢獻;工業園區污水處置及排放情況,對水體污染負荷貢獻;否有接入城鎮生活污水處置廠現象。
4.鄉村面源污染情況及布局。
5.鄉村合流制溢流污染情況及分布。
6.黑臭水體的內源污染程度、污染量;污染底泥深度等;岸線生活垃圾堆放點情況等。
三、黑臭水體治理目標和指標
參考示范目標及驗收規范提出治理目標和考核指標,提出總體和分年度績效目標。
四、黑臭水體治理措施
落實海綿鄉村建設理念,依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提出治理方案:
1.控源截污。
1污水直排的治理,明確截污方式及截污量,銜接的污水處置廠(設施)及其規模。
2雨污混錯接的治理,明確錯接點點位及其改造方案。
3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 純水設備若存在合流制溢流污染,明確治理方案,從源頭減排、管網改造、調蓄、溢流口改造等方面明確具體工程措施;方案應采用模型方法進行優化比選、并評估控制目標的可達性。
4雨水徑流污染控制。分析雨水產匯流區域改造的可行性,依照海綿鄉村的理念提出源頭削減和系統治理的相關工程措施,改造后的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及其污染物削減水平。
5鄉村生活垃圾收集、存儲、轉運及處理措施。
6工業點源、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的措施。
2.內源治理。
1河湖水系底泥淤積深度,重金屬是否超標。
2清淤控制規范,清理深度。
3清淤控制規范及具體清淤方式,清淤底泥處置方式等。
4岸線垃圾、河道漂浮物治理措施等。
3.生態修復。
1結合“藍綠”空間的維護,明確堤岸的生態修復措施及布局。
2河道內的生態修復措施,濕地建設、水生動植物恢復等。
4.活水保質。
為提高河道水動力,用于活水的措施,包括補水的水源、水質和水量等。
5.能力建設。
提高黑臭水體排查、監測、監管能力,建立監管平臺等。
6.項目布置。
明確具體工程項目,項目的安排應明確時間節點、進度計劃等。
7.治理效果評估。
從環境容量角度,定量評估方案可達到治理效果, 純水設備分析水質變化情況和達標情況;從經濟技術角度,定量評估方案的經濟性、可行性。
五、建設運營模式
1.對于政府投資建設的應明確相應的資金籌措方案和預算安排,相應的工作任務職責分工、考核方式、獎懲方式等;對于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應明確建設資金籌集方案和工程預算布置,各方權益分配和風險分擔機制,績效考核、按效付費的掛鉤比例、指標體系等具體要求,高效運營的保證機制,且不得形成隱性債務風險。
2.明確排水管網、維護養護資金定額規范;鄉村污水處置費收費規范不低于國家規范,或承諾在3年之內調整到位。
3.建立定期監測機制,每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對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體水質進行監測,至少監測一次,每季度首月10日前完成;根據需要開展雨(中雨、大雨)后水體水質監測;對不能穩定達標的排污口和雨污合流口開展水質監測。
六、長效機制
建立以下機制,可因地制宜創新更多工作機制:
1.建立河長制的工作細則,有河長制的任命資料、工作會議紀要等,明確河長的責任清單、工作要求、考核及獎懲機制等。落實各部門職責分工,建立協調機制,有專職部門統籌協調好日常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明晰,有支持黑臭水體工程實施等相關制度和辦法等;建立定期例會、調度等工作機制并有工作痕跡。
2.建立獎懲機制,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納入政府對部門及對各區人民政府的考核體系。
3.嚴格實施排水許可、排污許可管理,工業園區按“水十條”規定,建設污水集中處置設施,其污水不得違規進入城鎮污水處置廠。工業企業污水導致城鎮污水處置廠出水不能穩定達標的要限期退出;允許進入的要核發排污許可,接入市政管網位置及排水方式征求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意見,實行信息共享并向社會公示。
4.建立市政管網私搭亂接溯源執法機制。建立執法隊伍、制度和工作機制, 純水設備對污水直排、未經批準擅自納管、工業企業偷排等行為有相關執法記錄。加強市政管網私搭亂接溯源執法,杜絕工業企業通過雨水管網偷排工業污水;規范沿街經營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污水亂排直排,建立結合市場整頓和經營許可、衛生許可管理督促整改的機制執法監督機制,對小、散、亂排污戶、工業企業的執法機制,并有執法記錄;環境維護部門、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建立執法聯動機制。
5.工程質量監管機制完善,排水管網有嚴格的工程質量控制措施,包括材質檢驗、施工過程監理、閉水(氣)試驗、隱蔽工程驗收、移交等制度,并有嚴格施行的工作記錄。
6.建立污水收集處置設施建設用地保證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對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報建、審批提供綠色通道;將從事鄉村黑臭水體治理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運行維護的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納入信用管理,建立黑紅名單,定期向社會公布。
7.推行污水處置廠、市政污水管網與河湖水體聯動“廠-網-河(湖)一體化、專業化運行維護。示范鄉村許諾示范期內至少完成一個污水處置廠及其服務片區實施“廠-網-河(湖)一體運維。
8.分批分期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權屬普查和登記造冊,建立和完善鄉村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開展鄉村建成區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工作。依照國家規范要求的排水管網、泵站等設施的維護養護制度實施養護,根據管網特點、規模、服務范圍等因素確定合理人員配置和資金保障,建立以5~10年為一個排查周期的長效機制。
9.明確水體及各類治污設施日常維護管理的單位、經費來源、制度和責任人,明確績效考核指標。
10.建立黑臭水體定期監測評估、信息公開、公眾舉報及反饋機制,信息公開每半年至少一次。
11.建立排水管網接入管理和服務機制,對排水方案設計、建筑小區生活污水納管、經營性排水單位接入管理、工業廢水排放清退和管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排水戶登記備案等建立審批制度。 純水設備鄉村建成區內未接入污水管網的新建建筑小區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
12.建立排污口定期監測機制,開展水體沿岸排污口排查,摸清底數,明確責任主體,逐一登記建檔;建立企業、工業園區排污情況和治污設施的日常監督監管機制。
13.建立河岸垃圾及河面漂浮物的收集(打撈)轉運體系,并落實經費來源。
14.建立統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與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等工作機制或工作計劃,預期綜合效益突出。
七、資金保證
建設資金保證情況。除中央補助資金外的資金來源及籌措方式等,其中,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方式的應明確融資渠道等。
運行維護資金保證情況。包括城鎮排水管網維護養護、污水垃圾處置設施運營經費保證情況等。
八、責任落實
河(湖)長的責任落實,各部門職責分工明晰,鄉村人民政府對區(縣)政府和各部門考核機制、獎懲機制建設等。
九、附件
1.主要工程項目及投資。
2.工程時序安排。
3.黑臭水體的水質監測點位分布圖。
4.黑臭水體的分布圖,治理后預期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河段位置。
本文由上海皙全水處理設備網提供任何人和單位不得轉載盜用”。 上海水處理設備, 純水設備 , 上海純水設備,純水設備保養
- 上一篇:上海純水設備解讀:厭氧沼氣池的出水,主體工藝“AOA O-M 2019/8/25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