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增效,告別了粗放式增長的城鎮污水處置廠自此迎來了新命題
從強化產能增長到出水提質增效,城鎮污水處置在2019年迎來了新一輪拐點。
進入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主要源自政策驅動與需求驅動。一方面,隨著城鎮污水排放量加劇與環保規范愈發嚴苛,被業界視作水污染防治“最后一道閘門”城鎮污水處置廠地位日益突出。近十年來,國城鎮污水處置廠數量和處置規模不時增長。僅在20072017年期間,污水處置廠從1000余座上升近5000座,總處置規模將近20000萬噸/日。
另一方面,則源于仍然嚴峻的黑臭水體治理形勢。根據2017年各省污水處置廠平均COD進廠化學需氧量)濃度的統計顯示:全國31個省市,進水平均COD濃度低于350毫克/升的有24個。這意味著污水處置廠處理的大量污水可能是經過大比例稀釋以后的污水,如河水、地下水、山泉水等和污水混在一起進入了污水處置廠。
地域分布不均衡同樣是當前城鎮污水處置的掣肘之一。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賈海峰看來,經濟發達的地區污水處置設施比較多,西部和北部就比較少,因為經濟發展水平高對環境要求也嚴格。原來有些污水處置廠已經建成,但建設基礎不扎實,規模雖然很大,但污水處理的效果不明顯。也正基于此,旨在提升污水處置廠出水水質(深度處置)降低能耗及處理成本的提質增效便顯得尤為急迫。
2019年5月,三部委聯合發布《城鎮污水處置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提出,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置設施短板,純水設備保養盡管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地方層面上,海南、浙江、云南、湖南等地也紛紛制定了符合自身情況的污水處置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具體如下圖所示:
亦如業界專家所言,國城鎮污水排放規范總體上要求污染物控制指標遞增、要求不時嚴格。這就以規范倒逼污水處置廠進行改造升級。整體來看,排放規范日趨嚴格,不只核心指標遞增,同時排放規范值也越來越嚴格。環保在線小編梳理后發現,前述多地的城鎮污水處置路線圖中,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被設定成了硬指標”
另據此前多地公開的中央環保督察專項整改方案,開展城鎮污水處置提質增效”污水處置廠提標改造”被大部分省區列為整改重要內容。逐步達到一級A或優于一級A排放規范逐漸大勢所趨。除了對污水處置工藝進行改進、強化脫氮除磷功能外,污水處置廠的設備改造、過程控制、水力條件優化也不容忽視。而要達到如此高的排放規范將造成處置利息提高5倍以上。
兩月后,鄉村管網及污水處置補助資金管理方法》則為城鎮污水處置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扶持。尤其是對于重點扶持的中西部地區而言,根據不同支持事項采取不同方式進行分配。根據住建部組織中西部省份上報確定的3年建設任務投資額,按因素法分配資金,并依照相同投資額中西部0.7∶1比例,對西部地區給予傾斜。
時間緊、任務重。業界分析普遍指出,污水處置設備制造、水質監測企業有望進一步擴大訂單數量,行業景氣度也將進一步提升。純水設備保養包括管網改造維護、鄉村黑臭水體治理在內的水污染防治市場也將隨之呈現上升態勢。國內券商預測,未來1年內,污水處置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9.58%未來“錢”景廣闊。
- 上一篇:為打好長江維護修復攻堅戰、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鄉村黑臭水體治 2019/9/18
- 下一篇:祝賀蘇州皙全純水設備有限公司年初八開工大吉 2018/2/23